您现在正在浏览: 首页>西藏旅游>西藏特产

波罗古泽木刻

英国bet365备用网址

2015-06-30

来源:王川

   江达县波罗乡境内,支流扎曲河两案,距县城约50公里,通汽车。这里青山绿水,森林面积大。林木品种多,尤其是用于刻经板的桦木,更是这里特有的树种。波罗一带能独立刻经板是熟练艺人多达152人。修建德格印经院时,这儿就有一批熟练的刻工,现藏德格印经院的经板,主要是波罗古泽一带刻工的杰作。他们不仅能刻大部头丹珠尔和甘珠尔经,而且也能刻难度很大的风马旗和佛像图案。该地刻经历史之长,刻工人员之多,刻工技艺之高,是西藏其它地方少有的,是名副其实的“木刻之乡”。

  

1429856742286017678.jpg

 

  波罗木刻起源于1676年,由当时的德格第12世土司、第6世法王却吉·登巴次仁发起,现今四川德格、白玉、以及西藏江达县的大部分地区都曾隶属德格土司管辖,加之当时盛行佛教,基于信教需求,用于印制佛教经文及图案的木刻工艺得到了空前发展,波罗木刻印刷技术由此崛起。当地土司、宗本耗费大量的人力、物力,以较原始的制版刻板方法,兼收并蓄各种学科、历史文献和各教派典籍,在寺庙刻制数以万计的木刻雕版。据悉,现今位于四川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“德格印经院”中80%以上的印经版均为昌都地区江达县波罗乡所制,由一个乡村的民间艺人承担如此重大而神圣的经文雕版任务,不能不惊叹为一个奇迹。

  创造了奇迹的波罗古泽木刻被尊称为西藏雕版印刷的“鼻祖”。如此响亮之名气受之无愧,在藏文化发展和佛学传承中,波罗木刻所起的作用非凡,其木刻技术精湛,闻名整个藏区,不仅能镌刻整部《丹珠尔》和《甘珠尔经》,也能镌刻难度较大的风马旗和一些佛教故事中的人物图案,冠名“木刻之乡”名副其实。在波罗峡谷区域各村各寨,木版雕刻大多家传或师徒相授。

  地处高山峡谷地带的冲桑、古色、外冲、阿当、彭宁等村落,因地处高山峡谷,其农牧业生产受到限制;而森林资源异常丰富,盛产质地优良、适合精雕细刻的优质木材,由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当地不少群众主要靠雕刻维持生计。据不完全统计,冲桑、古色等五个村计有200多人从事木版雕刻。至今仍有43位波罗艺人常年在德格从事雕刻,夏天在外地献艺谋生,冬天返回波罗,这已成为波罗古泽一带民间艺人惯常的生活方式。刻板的原料采用当地生长的“桦胶树”,选取其中质地顺直且无疤的树段,经过分割、去除水分后放入特殊的液体中浸泡,次年再熏烘、刨平,方才用作版胚。木版雕刻工具分大小40余种,一个雕刻艺人随身携带的必备雕刻工具不下20种。

  

1429856772148078390.jpg

 

  波罗刻板做工精致,在藏区雕刻艺术中属于精品之列。由于做工精细,木刻手艺的工序较为复杂,一部经文的木板雕刻工艺流程可细分为裁纸、撰写、内文校对、印刷、临摹雕刻、经文校对、进油、晾晒、兑制朱砂、上色、防护、分页、核对、捆扎包装等近20道工序。

  在制作中,刻板内文首先必须经过享有盛名或民间公认的藏文书法家书写而成,经过至少两人的严格校对之后,将文字用特殊液体印制木板,在适当阳光下晒干, 再由雕刻艺人按照原文临摹刻制;出成品后须经过12次严格校对;确定无任何差错后,刷上酥油汤晾晒;晾干后涂上朱砂颜料,用一种能防虫蛀的植物熬成水汁, 将其浸泡再清洗,其后交付工

  印刷即成。由于选材优质、雕刻技艺高超、做工精美,数百年来,波罗雕刻经久不衰,享誊藏区。

  

1429856798548046105.jpg

 

  在藏东昌都,木刻艺术、木器家具制作工艺均己自成体系,其成品结实耐用,造型独特。藏式木柜和藏桌形体敦实沉稳、色彩对比强烈,往往干沉静中透露出轻松,于艳丽中传递肃穆高洁的色调。装饰兼雕带绘,无论花卉、草木、人物还是龙、凤、虎、狮等图纹,无不笔法细腻、精雕细琢,其造型活泼,线条奔放,色彩明快,富丽堂皇,极具装饰审美趣昧。

回到首页

国务院客户端

政务APP

政务微博

政务微信

返回顶部